E药经理人-【科学家特辑】复创医药王为波:如何又快又好地做新药
编者按:创新是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复星医药小分子化学创新药平台,复创医药的创新怎么做、做得如何?近日,E药经理人‘科学家特辑’专访复创医药总裁王为波,讲述他和他团队“两国三地”的研发梦想、创新成果以及未来发展,以下为报道全文,与大家分享。
2018年2月5日,在复星医药年度经理人会议中,董事长陈启宇面对现场500位来自复星医药总部、成员企业、海外企业、合作伙伴的经理人做压轴发言。他这样规划复星医药的2018年:“我们应该让市场清晰地知道复星医药在做什么。复星医药就是要做最创新的事,做中国医药企业最充分的国际化。”
那么,创新交给谁来做,怎么做?复星医药一直在学习和对标的企业是强生。但是对于药品板块的创新,复星医药紧紧盯住的是恒瑞,陈启宇直言:“我们和中国医药行业第一相比还有一倍的差距。”
谁来做?王为波心里当然清楚。作为复星医药小分子化学创新药平台与主力的重庆复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创医药”)的CEO,在过去 9 年里,他带领研发团队交出了一份这样的答卷:专注于癌症和代谢类疾病领域,20 余项专利合作协定(PCT)国际专利申请已公开,70 余项专利申请进入多个国家,完成了多个化学 1 类新药研发项目立项和 4 个化合物的临床开发。
怎么做?王为波心里也已经有了答案。随着中国医药政策形势的变化、复创做创新药的经验升级,下一步战略怎么调整,也是他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两国三地和24小时
复创医药团队主要分布在重庆、上海和美国旧金山。在地域广阔的中国西南地区,复创是为数不多专注做 1.1 类小分子创新药的企业。
重庆是复创医药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其研发人员最集中的研发中心,专注于衍生物的合成工艺路线的探索、放大与生物学体内外筛选模型的建立。美国复创位于旧金山湾区,毗邻硅谷,拥有得天独厚的信息和资源优势,主要负责立项、结构设计以及关键化合物合成;上海复创依托长三角地区第三方合同研究组织,利用外包资源开展药效、药代、毒理和临床研究。
结合中美时差,复创能保持轻资产 24 小时不间断联动,由此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王为波称这是复创独特的企业运作模式,也是复创保持高效的原因之一,他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两国三地”。
要做出什么样的新药,以及如何做出新药,这是任何一家创新药企业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Fast-following(快速跟进)是复创医药开展创新药开发的主要研发策略:在国外新靶点创新药临床显示出显著疗效后,快速跟进开展 Me-better(更优药物)新药研发,追求 Best-in-class(同类最优药物),同时探索与国内外顶尖药物研发同行合作,针对新的药物靶点开发 First-in-class 药物的路径。
快速跟进策略来源于复创“基于结构基团的药物设计”这一核心技术。王为波介绍道:
“我们有很强的科研团队能利用目前最先进的药物设计算法,在三维空间的水平上模拟小分子蛋白质结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嫁接新的官能团,使其与蛋白质结合更紧密,因此我们设计的小分子药物的选择性更高、活性更强。”
一旦“确认药物作用靶点”之后,研发关键任务,就是找到对该靶点有效的化合物,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化合物的药效、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质。这个化合物可以是来自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的天然产物,也可以是根据靶点的空间结构,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新化合物。复创所做的工作就是寻找“先导化合物”。
这个过程在王为波看来极具挑战性,但同时充满了艺术性:
“大家都在看文献专利,但很少有人能想到、做出来,复创团队有这个能力,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在一个靶点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化学结构改变,就能使化合物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一环节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规避原先药物的副作用,提高药效活性,增强成药性,使患者获益。这是复创医药对自身的研发定位,也是王为波必须具备的底气。实际上,正是这种实践经验,开启了王为波对新药的初始认知,也是他走上新药开发之路最强有力的推动力。
据王为波介绍,全球销售额在2014 年即突破 50 亿美元的重磅药物普瑞巴林,在卖给辉瑞制药开发、生产之前是由美国西北大学的 Silverman 教授发现并合成,Silverman 也因此收获了巨额回报,他将其所获捐赠给学校,并回馈给社区。Silverman 当年与王为波在美国西北大学同一个系、同一个楼里工作,他对王为波的影响和启示不言而喻。
关于复创最新的消息是,2017 年12 月,复创医药的 1 类新药 FCN-437c 胶囊获批进行临床试验,该药用于治疗实体瘤,中国境内尚无同靶点药物上市,IQVIA 数据显示其同类药物2016 年的全球销售额为 21 亿美元。
复创医药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健院士团队联合研发、正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的 1 类抗肿瘤新药丁二酸复瑞替尼,其同类药物2014 年全球销售额超过 3亿美元。丁二酸复瑞替尼、FCN-437c 和另两款临床在研新药 FCN-005、FCN-411 均获得国内新药重大专项优先审评药物品种资质。
在《医药界》·E药经理人采访过的人中,王为波是为数不多的会用大量时间描述药物研发原理的科学家兼企业家。他说:
“科学太伟大了!简单的碳氢氧氮互相之间如何连接,才能通过人体一系列体内过程达到治疗效果,而又没有毒副作用,这是令人惊叹的。”
在复创员工眼中,王为波是一个言语间离不开“碳氢氧氮”的科学家,他总是随身备着厚厚的笔记本,随时随地都在画分子结构。这种对医药科学的浓厚兴趣,使王为波的思维时时处于创新的临界状态。
复创医药的英文名字来自王为波最喜欢的化学分子,“FOCHON”中包含了小分子化学药最常用的 5 个元素符号:碳(C)氢(H)氧(O)氮(N)氟(F)。复创的 LOGO 中也蕴含医药元素和复创文化,其轮廓如一颗胶囊,旋转螺旋状如同 DNA 螺旋,其间还糅合进了中国的阴阳太极文化,最重要的是,酷似旋转胶囊的设计代表了复创医药独特的运作模式,即“两国三地 24 小时”。
王为波对这个恰到好处的名字和设计甚是满意。
至于自己,他不愿多谈为何回国、在哪里生活以及在哪个国家做药,他关注的是产品本身和商业本身:
“首先你要做出一个好产品,让患者用到,那么将来自然会来。”
从快速跟进到完全创新
王为波还记得2008年的那个冬日。正值美国金融危机,经济一片萧条,他与陈启宇在美国旧金山相约见面。
杯子里的咖啡冒着腾腾热气,他在纸上画满了由简单元素组成的小分子药结构式,向远道而来的朋友讲述如何又快又好地做新药、如何高效创造有价值的化合物,以及如何在中国做新药。
“新药研发为何难?”王为波说道:
“主要还是难在药物靶点的寻找,初创公司在自有资金、人力均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在已经验证的靶点或已经有药物上市的成熟靶点基础上,对药物进行设计和修改,这样成药率将大大提高。”
在与复星医药其他高层,包括时任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的李显林、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董事长兼复星医药技术中心主任傅洁民及万邦医药总裁(现任复星医药总裁)吴以芳等进一步深入接触后,他得到了复星医药的肯定和诚挚邀请:“要不要回国考察一下?”
王为波十几年来第一次回国,中国的一切已经变得跟印象中很不一样。
在王为波看来,2008年时,复星医药在新药研发理念上的成熟,对研发失败率的认知,在中国率先开创的以科学家入股方式吸引激励人才的举措,以及复星医药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科研条件,吸引了王为波,使其决定与复星合作开展医药研究。
新创立的复创医药,是一个扁平化、轻资产的研发基地。王为波以科学家身份入股,复星医药孙公司上海复星新药研究有限公司作为最大股东,为复创专利申请、日常运营和产品上市之后的营销网络等提供支持,股东之一的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将其实验室与复创医药共享。
复创医药将总部设在重庆,同时在上海、美国旧金山设立研发中心。
在复星医药年度经理人会议中,陈启宇表达了对创新的思考:做创新最重要的是人,同时一定要走创新合伙人机制。他把与复创医药、复宏汉霖的合作当做成功案例的样板。
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复创也会面临研发投入的资金压力,对此,王为波清楚这是创业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他通过项目不同开发阶段开放合作,支持可持续性的新药研发。随着中国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新药审评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复创医药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但对王为波来说,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复创如何由快速跟进过渡到完全原创。为此,寻找哪些靶点,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如何匹配和分配,这些实现完全原创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在加速布局之中。
如今,复创医药即将踏入整个制药领域最难和最关键的环节,即新靶点的寻找。这对包括王为波在内的所有科学家都是一个挑战:
“很多疾病都还没有新药,这说明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理解还没那么深刻,某种程度上,做新药比登月还难!”
为此,王为波给自己未来的定位是使自己的思维时时跟上复创的未来发展:“复创将来肯定要做完全原创的,如何把小分子药物开发与如今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相结合?我得有更独到的见解才行。”
(内容转载自E药经理人,复星医药公众号)